2023年以来,秭归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的工作部署,积极回应数字革命浪潮,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按照“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数字检察战略,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不断满足数字时代下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
一、全院“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
将数字检察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各业务部门骨干和信息技术岗全体人员组建数字检察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数字检察工作。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筹划,利用检察长主阵、技术部门主推、业务条线主抓、业务部门主导、检察官主办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最大程度发挥团队作战时效。加强学习培训,营造浓厚的数字检察学习氛围,将数字检察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检察长亲自带领数字检察专班人员赴巴东县等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经验、拓宽思维眼界,数字检察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拓展“数据源”,夯实检察基石
数据是数字检察的生命,秭归县检察院积极打破数据“烟囱”,打通信息“孤岛”,夯实数字检察基石。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合理拓展数据来源,依法依规管理使用数据。一是注重盘活内部数据,通过全国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定向按需提取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研判。二是强化沟通,联通外部数据,多次与县公安、法院、人社、民政等部门沟通联系,在数据共享、技术支持、模型建设等方面加强配合,截止目前已从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获取各类所需数据40余万条。三是严格落实数据安全责任,筑牢数字检察安全防线,将数据安全贯穿于数据采集、储存、治理、共享、应用的全过程,确保数据安全。
三、聚焦职能,研发监督模型
聚焦法律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效能,实现数字赋能检察工作质效提升。注重培养检察人员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善于发现、总结、提炼规则,沿着“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数字检察发展路径,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应用宜昌市院统一部署的“小包公”法律实证平台,积极开展轻量关联碰撞模型,如我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干警通过刑事判决数据与发放薪酬的数据关联碰撞,推送出7条违规发放薪酬的法律监督线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干警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出矫等数据与刑事执行通知书数据关联碰撞,推送出监督线索50余条。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各业务条线相关案件分析研判,总结提炼个案要素,研发自定义法律监督模型,赋能法律监督职责履行,提升检察工作质效。
四、积极推广,扩大应用成效
数字检察重在应用,应用是数字检察建设的根本目的。秭归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以发现和监督纠正深层次问题为导向,坚持研发和应用一体推进,深挖批量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聚焦监督实际成效,大力推进模型运用深度、广度。2023年以来,该院按照市院统一部署积极应用社区矫正怠于履职法律监督模型与毒品犯罪立案监督模型,同时组织专班对省院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挂接的各地优秀法律监督模型的监督点、监督路径以及模型所需的数据情况进行逐一分析研判,选用省院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优秀法律监督模型20余个。从各行政执法单位采集数据后,通过数据治理、比对、碰撞推送监督线索200余条,组织专人进行核查,最终核查成案35件,通过应用违规占用医保基金法律监督模型,追回医保基金28万余元。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助力司法办案,促进诉源治理的局面逐渐形成。
在推进数字检察战略的新征程上,秭归县检察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扛起更重责任,围绕检察业务的需求,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强化应用牵引,为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贡献秭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