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检察机关的帮助,司法救助金已经打入我的银行账户了,孩子治病的钱有指望了......”近日,检察官来到司法救助申请人陈某的家中进行回访。看着检察官帮孩子背上新买的书包,陈某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场意外 让他的人生变得残缺
2岁半的小新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爱说爱笑,左邻右舍都很喜欢他。2021年年初,陈某将儿子小新送到外婆家玩,一天下午,邻居王某带着小新在路边玩耍,顽皮的小新突然挣脱王某的手跑向马路,并不慎摔倒在马路上,被由李某驾驶、恰好经过此处的货车左后轮辗轧了腿部,受伤后的小新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听闻小新出车祸的消息,在外务工的陈某夫妇连夜从外地赶回医院,却被医生告知,由于小新左小腿受伤严重,需要实施截肢手术。看着年仅2岁多的孩子将永远肢体残疾,陈某又自责又心疼。手术后的小新看着自己缺失的左小腿,哭了很久,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爱说爱笑了。
由于小新年级尚小,伴随着生长发育,后续还需要多次更换假肢,而肇事货车司机李某仅垫付了19000元医疗费,对于后续治疗费用双方一直没有协商成功,无奈之下,陈某将肇事司机李某起诉至法院。2022年4月25日,经法院判决,肇事货车司机李某需赔偿小新70余万元,邻居王某需赔偿小新26万余元。但判决生效后,李某、王某均没有履行赔偿义务,陈某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多方查找执行线索,最终也只执行赔偿款2万余元,剩余赔偿款94万余元一直没有执行到位。
赔偿困难 让少年家庭陷入困境
202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的通知》,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秭归县检察院与县妇联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建立了国家司法救助线索移送制度。7月,秭归县妇联向县检察院提供了一条线索,内容是陈某5岁的儿子因交通事故导致左小腿截肢,肇事者拒不履行赔偿义务,陈某无力承担后期治疗费用,家庭生活困难。
根据县妇联提供的线索,该院承办检察官立即前往陈某家和相关单位了解情况。初次见到小新,他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对检察官的来访特别排斥。“小新两岁多就因为车祸而截肢,一想到孩子因为大人的疏忽要终身戴着假肢生活,我们当父母的就很自责。”一提起小新左腿截肢的事,陈某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流,“现在法院判决也下来了,可是肇事者一直没有把赔偿款给我们,孩子后期更换假肢的费用还没有着落。”
在跟陈某的交谈中,承办检察官得知,陈某夫妇为了方便孩子做康复治疗,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受伤后的小新需要全天陪护,陈某丈夫的打工收入便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之前为给小新治疗已花光了家中积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后期适配假肢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家庭负担越来越重。
司法救助 为困境儿童争取新的希望
走访完陈某家后,该院承办检察官迅速对案件展开调查。通过调阅案件的执行档案,检察官发现,执行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仅通过网络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因未查询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便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对被执行人可能存在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问题,承办检察官与承办法官进行了沟通,建议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及时查控和依法处理。
另一方面,考虑到小新更换假肢急需用钱,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后续治疗,秭归县检察院决定迅速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将该案相关情况向上级检察机关、县委政法委汇报并得到了大力支持,随后,秭归县检察院在上级单位的建议下,采用县市联动救助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小新解决后期治疗费用的问题。今年9月,该院为陈某申请到县级国家司法救助金7万余元,目前市级救助正在审批中。与此同时,该院还协助陈某申请了廉租房,以方便夫妇二人照顾小新上学。
前段时间,检察官将救助金送到陈某手中时,一家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觉得老天爷对我们太残忍了,直到遇到你们,才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未来,陈某一家人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陈某一家人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