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检察监督+司法救助”让一家六口“看见”希望

【字号:    】        时间:2024-08-26      

  “眼看娃儿要开学了,学费让我急得好几天睡不着,幸亏有你们的帮忙,不然我们一家……”民事执行监督申请人马某的妻子菊大姐接到检察官打来的电话,得知法院已恢复执行,此外,申请的5万余元司法救助金也能赶在女儿开学前下来,她激动之余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家里的顶梁柱垮了

  案件起因要追溯至2020年6月,马某在村内各类小型建筑工地打零工,接到同村的包工头马某甲的邀约,为他人修建养猪场。然而,在为板房盖瓦过程中,由于马某操作不当,导致放置的标线反弹回来将自己的右眼打伤。后经鉴定,马某右眼盲目5级,构成八级伤残。在家里的顶梁柱马某右眼失去“光明”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高额医药费和沉重的生活开支,也让马某一家陷入了“黑暗”。马某是在提供劳务中受伤的,按理雇佣者马某甲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出了事,大家才得知,从事建筑材料销售的个体户任某才是这个项目的承建方,任某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私自将承建项目转手给了没有劳务用工资质的马某甲。任某和马某甲互相推诿,迟迟无法达成损害赔偿协议。马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马某伤后经济损失为29万余元,鉴于马某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法院判决马某甲、任某连带赔偿17万余元,扣除已支付费用外,尚需支付16万余元。任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历时一年多,马某终于要回了个公道。

  赔偿款为何迟迟要不到

  然而,让马某一家绝望的是,执行之路远比拿到有效判决更长。判决生效后,马某甲和任某始终未履行赔偿义务。马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提供了任某将举办乔迁之喜的执行财产线索。经执行,任某仅赔偿了5000元。在法院调解下,双方约定自2022年起至2024年止分期履行完全部赔偿款。随着时间流逝,执行和解协议带给马某的希望也在一次次逾期未赔中消失。“眼看履行期届满,他们二人一分钱没给,我们申请恢复执行,还提供了他们的财产线索,却迟迟要不到赔偿款。”无奈之下,马某在妻子菊大姐的陪同下,走进了秭归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申请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有两名被执行人,这16万余元为什么要不到?接到民事执行监督申请后,检察官调阅了该案执行卷宗,并进行了调查,核实相关事实,发现被执行人有一定的履行能力,遂向法院发出恢复该案执行的检察建议,以确保菊大姐一家合法权益早日实现。收到检察建议后,法院恢复了该案的执行。

  司法救助重燃新的希望

  案子办完了,可菊大姐家的困难检察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半盲无法工作的丈夫,三个需要赡养的老人,患病常年服药的女儿……这些重担都压在了没有收入来源的菊大姐身上。漫漫执行路,需要有人拉一把,这个家庭才能撑过眼前的困难。民事检察部门将此案作为司法救助线索,移送到控告申诉部门。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确定菊大姐一家因案致贫,且符合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这一情形,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助。考虑到山高路远,马某残疾外出不便,控告申诉检察官驱车2小时来到菊大姐家,上门手把手教马某填写申请、整理材料。

  “你们真是把司法服务做到家了!”在收集相关证明时,菊大姐所在村委会干部非常支持,希望尽快为他们一家解决困境。为落实“检护民生”专项工作要求,强化精准救助、有效救助,做到应救尽救,该院就菊大姐一家的情况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案符合‘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专项活动要求,一方面可以维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其女儿正常生活和学习。”很快,该院就为他们一家申请到了5万余元司法救助金。如今,经检察机关跟踪监督并深入调查和司法救助的双管齐下,菊大姐一家人终于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