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一线“监督哨”激活检察新动能

【字号:    】        时间:2025-09-29      

  “情绪失控不是犯罪的借口,法律途径才是守护自己权益的正确方式……”9月16日,在秭归县人民检察院一场故意伤害案的公开听证会上,连续两届担任人民监督员的周功雄正耐心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释法说理。在整场听证中,周功雄不时站在双方当事人立场上向承办检察官提问,这让原本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逐渐平复,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作为来自基层的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功雄深谙群众工作方法。“他把法言法语转化为家常话,成为解开当事人心结的关键一环。” 该案承办检察官韩庆翠表示。

  就在前一周,周功雄与另外7人被聘任为新一任人民监督员,他们中有社区书记、教师、企业家,也有法律工作者。虽来自不同行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扎根基层、联系群众。一位案件当事人感慨:“有老百姓代表参与监督,我们更加信任处理结果。”

  了解才能更好监督。该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创新性地邀请人民监督员观看检察题材影视剧、组织观摩辩论赛,以生动形式展现检察工作全貌。同时也主动问需,每年定期上门征求意见建议。

  检察官王子龙翻开年初收集的人民监督员调查问卷,“人民监督员十种履职方式,您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哪些?”一栏里,除了公开听证之外,多个选项都被郑重勾选。白纸黑字之间,是人民监督员希望更深入、更全面参与检察履职的真切期盼。

  从检察工作情况通报到公开审查,从庭审评议到案件质量评查,该院正将问卷上的“选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项”。今年6月,人民监督员傅永秀在“全过程”参与旁听一起开设赌场案的庭审后表示,“年初我提出的更广泛参与监督的建议这下落实了”。

  监督有广度更有力度。在一起涉污染环境案件的研讨会上,人民监督员曾敬以其律师的敏锐性,提出“《水质监测报告》取样不符合规定,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的建议被采纳。“我们真提意见,办案检察官真采纳,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是‘刚性’的。”曾敬在参加完案件研讨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