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六年纠纷终现还款希望

【字号:    】        时间:2025-09-10      

  “虽然每一笔数额不大,但他们承诺能持续还款,我就安心了!真的感谢你们检察院……”2025年8月底,在收到冯某等人通过微信转来的第一笔分期还款后,装饰材料商行老板张某特意给秭归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发来消息,话语中满是欣慰与感激。

  “这几笔材料款,已经拖了快六年了……”2025年6月,经营装饰材料商行的张某带着一摞材料,走进秭归县检察院申请民事执行监督。

  2019年,因冯某等三人赊购材料后迟迟未付款,张某将他们诉至法院。虽在审理中达成调解协议,但之后冯某等人仍未如约履行,张某只好申请强制执行。六年过去,除冯某支付部分款项外,宋某、沈某始终分文未付。

  2025年6月19日,秭归县检察院受理案件,承办检察官全面核查法院执行卷宗,发现其中一起案件存在终结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文书错误等情形,遂于2025年8月4日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而另外两起执行案件,经调查核实,法院并不存在怠于履职问题。检察官进一步了解到,宋某、沈某因生意失败、外债累累,履行能力较弱,案件原本只能依法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

  “那我的钱,到底还能不能要回来?”得知这一结果,张某难掩焦虑。怎样在检察环节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承办检察官转变思路,没有止步于程序审查,而是主动联系三名被执行人,尝试推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沟通中,冯某等人均表示愿意还款,但因经济困难,希望分期履行,并请求检察机关协调。检察官将实际情况详细向张某说明,目前三人每月最多只能拿出一两千元偿还债务。经过释法说理,张某终于同意分期履行方案。

  2025年8月31日前,冯某等人通过微信分别向张某转账1000、2000元,并承诺之后按月继续还款,直至全部付清。“虽然每个月拿到的钱不多,但终于让我看到了希望。”张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主动撤回了监督申请。

  今年以来,秭归县检察院践行“执行监督+检察和解”工作机制,共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14件,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8件,促成和解终结审查6件,不仅依法纠正执行违法情形,更通过沟通协调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5万余元,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实现。